时间:2023-05-18 21:41:30 | 浏览:199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晓慧 近日,自媒体营销微信公众号《澳洲Mirror》发布文章称,“星巴克咖啡”致癌,于是这篇口水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和不明真相的“群众”。阅读量很快超过了百万。
上述自媒体演绎的消息本身是,美国当地时间3月28日,加州洛杉矶法官裁定星巴克等90家售卖咖啡的企业,须在当地售卖的咖啡产品上贴标签警告致癌风险。事件的起因是美国一个名为“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Toxics”的非盈利组织8年来一直起诉咖啡公司,累计涉及90家企业,当中就包括星巴克。该组织认为这些公司违反加州条例,没有警告消费者他们的咖啡产品含有可能致癌的化学物——因为咖啡豆在烘烤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丙烯酰胺。
枪打出头鸟,星巴克就在自媒体撰写文章时被单独拎出来了。继而引发了一波关于星巴克咖啡致癌的传言与科普。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消息,还让其股价28日下跌了一美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范志红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咖啡丙烯酰胺含量确实很高,达到1100微克/公斤。但毕竟1杯咖啡中只有两三克咖啡,用1100乘以0.003,结果是3.3微克。这个数量是无需介意的。所以,每天一两杯咖啡就照喝好了。如果喝咖啡的时候加入黑糖,因为黑糖至少会放10克,其丙烯酰胺含量都在1000微克/公斤以上(台湾数据),比咖啡本身多。
在美国加州对“咖啡致癌案”裁决后,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发布声明称,“在这场持续多时的法律诉讼中,今天,加州第65号判决的结果将可能导致所有咖啡产品上必须贴上致癌警告标签。整个咖啡行业目前正在考虑各项应对,包括继续提出上诉及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称,在咖啡产品上贴上致癌警告标签将会是一个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美国政府发布的营养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健康组织(WHO)也明确指出咖啡不会致癌。无数学术研究都已经证明了饮用咖啡对健康的益处,并且咖啡饮用者通常更长寿。
星巴克中国回应称,星巴克始终坚持为顾客提供高品质及安全可靠的食品与饮料,并致力于让顾客感受优质的星巴克体验。
事实上,这个叫做《澳洲Mirror》的自媒体还在不久前发布文章称,澳洲医生发明抗癌化疗神药:《伟大胜利!澳洲今天宣布战胜癌症,澳洲医学果然是人类救星》。
笔者曾按图索骥找到了所谓的“神药”发明原文的出处,事实上与其所表述的内容相差甚远。原文讲的是有医生修改了化疗药的给药方式,降低了化疗药的剂量而已,根本谈不上是“发明”“神药”。当然,这个消息后来也被医学界的媒体与科普达人进行了辟谣。
这样耸动的文章是这个自媒体收割流量的惯用伎俩。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发文《比起星巴克咖啡致癌,更可怕的事国外中文造谣媒体》,炮轰了《澳洲Mirror》这个“常年爱造谣、每次造谣都刷屏的惯犯。”当然,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文章和它之前发布的谣言一样不得不消失。
不过,近些年,类似上述自媒体炮制的健康养生类耸人听闻的文章动不动刷屏,也总被澄清与科普。
为什么XXX致癌的文章总能刷屏?做广告的人都知道,这种常见的手法 “恐惧诉求”,是指利用人们害怕的心理来制造压力试图改变人们态度或行为的方法。恐惧的发生是因为处在引起恐惧情绪的事物的存在和刺激。
显然,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会喝咖啡,当然对于咖啡致癌的消息会心头一紧。自觉不自觉都会多看两眼,甚至转发讨论……于是百万流量就贡献出来了。
究其本质,除了自媒体为了流量刻意营造恐慌情绪,从而实现病毒式传播之外,更重要的是读者常识的匮乏:像咖啡因、食品添加剂等类似的物质,撇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我们谈之色变的砒霜,小剂量严格按照医学指导使用可以治病救人,超过界限的剂量就是绝命毒药……这样的常识,却总是缺位。
有媒体援引2010年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研究关于丙烯酰胺致癌量的内容做了测算,称喝星巴克咖啡要达到致癌的剂量,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至少每天要喝10公斤咖啡,差不多相当28杯星巴克咖啡。每天喝28杯,这基本上没有人能做到吧。
所以,像咖啡致癌这样的说法,撇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当然,“撇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这个说法也没有普适性,毕竟还有很多的东西的确剂量再小也是剧毒。
喝咖啡原本是异国他乡的一种日常饮品生活习惯,最为常见的就是速溶咖啡,其价格比较亲民也较为大众口味,早上咖啡搭配面包,一整天都会精神抖擞。早些年咖啡文化刚进入中国市场后,因为新颖,确实让喝咖啡成了一段时间的潮流。而在中国人眼里还是比较钟爱饮茶
11月23日中午,多位消费者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爆料称,他们购买了星巴克在抖音推出的0.01元两杯馥芮白的咖啡券,却被系统自动退款。爆料网友晒出的短信页面显示,“因发码失败,系统已发起自动退款,预计1-3个自然日退款处理完成。”此事
(1)意式浓缩咖啡:意式浓缩咖啡是其他咖啡的基底,作为基底,它的口感注定是苦涩和浓郁的。因为口感苦涩,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味道。(2)美式咖啡:是在Espresso加上水或冰块,对于想要减肥的同学们来说,美式咖啡是十分理想的选择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日讯 阳春三月,第一批樱花已开,嫣红如霞,仿若金钟倒挂。星巴克的咖啡开出了“花儿”,枝头初绽的云樱轻乳酪拿铁,与云樱初绽冰震浓缩,顷刻跃入绚烂春光,不同风味的全新星巴克臻选®气炫雪克冰震特调系列,激发感官,再次焕发
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自2018年以来,星巴克的营业额开始下降,在一些市场上面临萎缩和市场份额丧失的风险。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星巴克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引发了广泛质疑。本文将对星巴克咖
星巴克摩卡咖啡比较甜。摩卡咖啡的味道层次比较立体丰富,从上到上依次是意式特浓咖啡+热巧克力酱+牛奶+奶油泡,把咖啡的苦味,牛奶的香味,奶泡的甜味,还有巧克力酱的香浓加甜苦味完美结合,层次上比拿铁和卡布奇诺都要丰富,有了新的层次。1、拿铁咖啡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近日,有媒体记者卧底无锡的2家星巴克店,发现店长、店员多次更改食材保质期标签、上架本应报废的糕点。消息传出,网友们顿觉手里三四十元一杯的咖啡不香了、点心不甜了。类似一些商家篡改保质期、再使用过期食材的做法已多次被曝光
星巴克的速溶咖啡你喝过吗?一盒4条装售价40元,而且这种咖啡平常只在星巴克咖啡门店或者网上的星巴克官方旗舰店有售。2018年5月,无锡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说星巴克的速溶咖啡被假冒,无锡警方立即展开行动。贼喊捉贼无锡警方发现假冒星巴克产销链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晓慧 近日,自媒体营销微信公众号《澳洲Mirror》发布文章称,“星巴克咖啡”致癌,于是这篇口水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和不明真相的“群众”。阅读量很快超过了百万。上述自媒体演绎的消息本身
今年的愚人节似乎来得有点早。昨天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大意就是,星巴克咖啡里的丙烯酰胺剂量可能达到致癌标准,星巴克面临史上最严重公关危机,文章末尾还要批判一下星巴克作为大企业如何作威作福逃过制裁。长叹一口气,又要来一轮辟谣了。事实是怎样的
或许你没喝过星巴克,但你一定听过星巴克,而你不一定了解星巴克。△上海首家星巴克手语店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预计202
根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的高浓度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喝咖啡致癌?想象一下,以后喝的每一杯咖啡,杯子
过去几天,你的朋友圈一定出现过这样的字眼:震惊!星巴克曝出致癌咖啡....咖啡成致癌元凶喝咖啡或致癌,星巴克成幕后推手事情的起因在于近日,据国际财经报道,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
通过断章取义、无中生有等手法戳中公众的转发冲动,使文章成为爆款,最终将流量转化为金钱。这两天,许多人的朋友圈被“咖啡致癌警告”刷屏了。起因是一篇文章以惊人耸动的语气写道,星巴克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而星巴克为了利益长期向公众隐瞒这一事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陈文中k一、从星巴克说起如果说有人请你喝咖啡,你会首先想去哪里?你很有可能第一时间会想起星巴克,你大脑对星巴克的印象,就是他的门店,——开在市区高档写字楼、或着大牌林立的购物中心,宽敞开阔的门店,醒目的美人鱼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