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9 01:16:17 | 浏览:153
这是新消费内参第1508期文章
作者:王七刀
来源:新消费智库
新消费导读
谁也没想到,创造咖啡界神话的星巴克也翻车了,这次不是栽在品牌营销上,而是载在了产品品质这个问题上。
据新京报报道星巴克在无锡的门店使用了过期食材,报道一经发出立刻登上热搜榜。
这让不少喜欢星巴克的用户们伤心不已,立刻有用户表示,可能会弃星转投瑞幸。
这个新闻来龙去脉相信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我今天是想就这个话题和大家谈论两个问题:
1.为什么连星巴克这样的直营门店都没办法做好食材管控?
2.品牌们应该如何才能避免类似危机出现?
为什么连看起来
最安全的星巴克都翻车了?
根据星巴克的公开回应显示,其无锡的两家店确实使用了过期食材。这时候,大家不禁会有一个疑问,大品牌里的员工,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原因,要去使用过期食材?
从常识来说,过去我们经常有一种固有认知,认为在餐饮这样的业态中,加盟模式是比较难保有品质的,原因在于很多加盟主天然有一种节约成本的动机,而星巴克作为一家全球最知名咖啡品牌,所有的门店几乎都采用直营模式进行经营。
第一:直营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可以统一整体的品牌视觉感受,给用户传达出来一种整体品牌感受,让用户走进任何一家门店里,所体验到的服务品质标准都是一致的。
星巴克迄今为止在中国的经营都是遵循直营经营模式,一直以来在产品品质和品牌调性控制上市有保障的,与很多咖啡店经营咖啡还卖油条的逻辑相比,星爸爸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的非常克制,这是星巴克经营成功的秘诀。
第二:直营可以更好对人员体系进行管控和培训。
咖啡店既是餐饮行业,也是服务行业。所以人员的培训是一个大问题,在餐饮业中,人员的高流动性一直存在,很多餐饮店面临招人难,和留人难困境。中国本土餐饮行业中,能比较好解决人员和厨师问题的标准化企业不多,所以中国餐饮很多时候都是连而不锁,或者大而不强。
以上两点过去的优势,让星巴克过去在中国市场成长迅速,又通过密集开店模式,完成迅速扩张,即使在中国餐饮整体大盘受到疫情影响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直营模式,保持着高速增长。
但就是这样一家咖啡神话,业界标杆,偏偏载在了这次食品安全的问题之上,人们不禁想问,为什么星巴克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中国用户,一直把某些洋品牌视为品质保障,但最近星巴克和加拿大鹅接连翻车,也打破了这种映像,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即使是大品牌,如果缺乏有效对他们制约和监督,也同样会翻车。
所以,大家不禁想问,星巴克到底是因何原因导致食品安全翻车。我猜测其食品安全问题翻车的原因:
首先,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的问题。
如果说一个加盟主还有逐利的合理化需求,那么直营门店,利润都归总部动机在那儿。只能理解为,单纯从绩效出发的动机。
人性的特性表现的淋淋尽至,再多的培训,再强的体系,抵不过本身的动机的合理性。
其次,文化的稀释。
表面看是食品质量问题,实际背后可能是文化的稀释性。这点我在海底捞也很能体会到,过去如果员工离核心员工较近,还可以感同身受,但是随着店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保证员工是能够符合价值观的?无论这个公司多强大的培训体系,显然很多问题不是单一靠一个培训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有时候员工的个人道德感和良知大于所谓的文化的影响,当然一定程度上,文化也是道德范畴的一种。
当一个品牌足够大的时候,怎么样可以解决所谓的文化稀释性,这恐怕是很多企业无法解决的无解之题。
很多时候,这就是企业自身的创新者窘境,问题都是这些问题,道理也都是这些道理,但是怎么解决这些大道理背后的命题是很多企业进一步思考的。
第三:追兵瑞幸在快速崛起,对星巴克形成的压力追赶不容小视。
一度因为财务造假危机,而被认为不行了的瑞幸,上演了一场电视剧才敢演的大逃杀,逆势上扬,12月9号,瑞幸公布其第三季度财报,其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3.5亿元,正在逆势造血扩张。
这种压力追赶,也会对对星巴克形成一定影响。高层的压力,很自然会传导到底层业绩考核,层层加码,稀释的文化之下,员工不顾用户的生命健康,只为经济效率,走上一条不道德的可耻之路,也就不稀奇了。
总之,星巴克出事,不要总觉得我们好像只盯着外资企业批评,正是因为你是500强企业,当你出现危机的时候,更要承受更大的社会责任,好的品牌本质是让用户找到惩罚你的机会。
第四:在业绩和目标驱动之下,淡化了对用户的敬畏之心。
最近感触到两件事,一件事是我去另外一家同样是国外咖啡品牌的tims三元桥门店,体验感受很差的事情,员工一直不让我习惯式的去口头点单,非要一再要求我在手机上下单,我提出多次不愿手机下单,让他们让我口头下单,结果对方一直强势要求我手机点单。
另外一个就是有一段时间,感觉楼下的星巴克变了。店员非常喜欢推销产品给我,我每次点A,总是感受我需不需要B,这种在业绩驱动下,伤害用户体验的行为,让我对他们所谓的品牌文化产生了很大怀疑。
任何一个空间,首先要提供安全有保障的食品安全,流淌道德血液,不能每次出了事情,只能无痛无痒的道歉解决问题,如果道歉就能解决问题,那还有什么法律监督?
所以,网上总有人说为什么对星巴克这么批评苛刻,那是因为一个好的品牌,责任多大,承担的义务也要很大。不能只享受到中国的发展红利和用户的喜爱红利,却不认真对待回馈客户。
加拿大鹅、星巴克等外资品牌翻车,
给他们的几条品牌建议
第一条: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从欧莱雅开始,我就发现很多外资品牌,很多时候都有着莫名的傲慢与优越感,明明面对显而易见的问题,却不愿弯腰,好好对话,认真整改。归根结底,他们认为用户给他们的影响太低,最后,用户反正会继续买,所以道歉一下,至于最后有没有反应,不以为然,结果在错误的和公众沟通道路上越走越远,离用户越来越远。
第二条:对用户永远要存敬畏之心。
企业要想永续经营,只有一条路径,就是和用户交朋友,视用户为朋友,不能需要用户的时候,用户就是朋友。想赚用户钱的时候,就是朋友。用户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觉得你朋友是个问题。很多品牌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必将受到市场惩罚。
第三:重视危机公关,更要重视将危机处理在无形之中。
苦口良药,好话都难听,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危机公关,不如做好危机点梳理,把危机处理在需要公关之前。
一旦危机产生的时候,不要狡辩,也不要总想着弥补错误。错就是错了,不是简单道歉就结束,而是要狠狠惩罚自己,主动让用户、让社会惩罚自己。
第四:直营模式下,如何软化考核方式?
企业当然是要盈利的,但这并不是品牌触碰食品安全红线的理由。这次事情暴露出星巴克自身文化和所谓最严防控体系的问题。
再大牌的品牌,如果食品安全不过关,再好的品牌溢价,再大的市场,都不会接纳你。
所以危机之后思考,企业到底怎么样调整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千万不要忘了,一个企业除了有经济价值,还有更加重要的社会价值,毕竟企业是作为一种社会器官而存在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千万别把逐利和企业本质忘了。
总结
再大的品牌,也要心怀敬畏。再好的公司,也要时刻居安思危。千万不要让危机公关部门成为自己的常态,在任何时刻,任何食品公司,认真做出一个好产品都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忘记了根本,可能危机就会天天来了,那个时候,消费者一定会选择用脚去投票了。
喝咖啡原本是异国他乡的一种日常饮品生活习惯,最为常见的就是速溶咖啡,其价格比较亲民也较为大众口味,早上咖啡搭配面包,一整天都会精神抖擞。早些年咖啡文化刚进入中国市场后,因为新颖,确实让喝咖啡成了一段时间的潮流。而在中国人眼里还是比较钟爱饮茶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自五月传出消息以来,美国时间8月28日,雀巢和星巴克正式宣布完成交易,雀巢以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永久性授权雀巢在全球范围内星巴克咖啡店之外销售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根据官方网站消息,该协议涵盖了星巴克的包
一说到星巴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吧,毕竟它在全世界都非常的有名。星巴克是美国的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也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旗下零售的产品就有三十多款呢,而且都是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还有很多新鲜美
每经编辑:黄胜据北京日报,近日,北京街头出现不下车沿街取咖啡服务。用户点单后途经店铺时不用下车,摇下车窗就可以从路边等待的店员手中取走咖啡。据了解,这是高德和星巴克联合推出的咖啡沿街取服务,用户在导航规划的同时可以在地图上选择最顺路的店铺下
8月8日,雀巢宣布与星巴克结成的全球咖啡联盟正式发力中国市场,面向中国消费者推出全新“星巴克家享咖啡(Starbucks At Home)”系列产品,以及为店外饮用场景提供的 “星巴克咖啡服务(We Proudly Serve Starbu
这是新消费内参第1508期文章作者:王七刀来源:新消费智库新消费导读谁也没想到,创造咖啡界神话的星巴克也翻车了,这次不是栽在品牌营销上,而是载在了产品品质这个问题上。据新京报报道星巴克在无锡的门店使用了过期食材,报道一经发出立刻登上热搜榜。
文章来自站内生活家 10110hhh之前看了一下zdm以及一些公众号里关于信用卡喝星巴克的各种攻略,发现如果要天天喝星巴克的话,全套操作大概需要办理十几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有一些卡还是比较高端的。个人感觉天天喝星巴克的情况得看人,但为了星巴
昨天,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则消息刷屏?星巴克致癌?就是你知道的那个星巴克就是你知道的那个癌症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缘起于3月30日,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的一则报道——美联社报道称,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
或许你没喝过星巴克,但你一定听过星巴克,而你不一定了解星巴克。△上海首家星巴克手语店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预计202
来自中国云南的咖啡豆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手冲咖啡的菜单上,并且一度引发咖啡行业的讨论与关注。因为在过去云南咖啡豆与考究口味与冲煮方式的精品咖啡尚有距离。但如今,故事已经不同以往。在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和全国臻选门店内,9月24日开始,两款全新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咖啡类在全中国目前的营业中门店数为136609(约13.7万)家,2022~2023年2月新开店数56417(约5.6万)家,关店门店数41322(约4.1万)家。净增15096(约1.5万)家,在口罩期间咖啡依然保持增长
过去1年,咖啡热度一直在持续,咖啡品牌涌现了数百起融资事件。那么咖啡头部品牌发展如何?咖啡品类发展概况怎么样?本期窄门餐眼将从多个数据角度解析22年上半年各大咖啡品牌情况。老规矩篇幅有限,餐眼君仅选取了代表性的品牌和数据,更多品牌数据详情大
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以下简称“上海烘焙工坊”)相伴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整整五年,并以极富想象力的创新,为所有咖啡爱好者和伙伴打造了一座沉浸式的“咖啡奇幻乐园”。5年来,每一个走进“咖啡奇幻乐园”的人,都被这里的新奇吸引、被咖啡创意点亮。它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弗老大前言春日回暖,气温回升,上周最高温度已经接近30℃。在暖意洋洋的午间,很容易犯困,致使事倍功半、昏昏欲睡。楼主前两天就因为在办公椅上打瞌睡,最后错过了公司的午间会议。所以,中
没长咖啡脑袋的壹读君 | 酸菜鱼你平时购买一杯现磨咖啡,大概要多少钱?德勤2021年的《中国现磨咖啡白皮书》报告显示,目前市面上的现磨咖啡,以中杯拿铁为例,单杯价格几乎聚集在20-40元的价格带之间。最广为熟知的星巴克、Costa、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