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21:25:54 | 浏览:14
文/ 金错刀频道
没想到,过去外国巨头轻松就垄断的咖啡生意,这两年开始被中国人拿捏了。
开店狂魔瑞幸,去年九月份门店数量就反超星巴克,达到7195家。
肖战代言的国产隅田川咖啡,挂耳咖啡在天猫销量第一。
无论门店还是品牌影响力,中国咖啡都混得风生水起,以至于一个加拿大老字号悄悄上市都没人关注。
这个品牌,就是Tims,上市不被看好,开盘后Tims中国一度跌超23%。
谁能想到,几年前,Tims还以明星姿态进入中国。
2019年Tims进军中国时,曾集结一个豪华“朋友圈”阵容:腾讯、汉堡王母公司TFI、中石化.......在各路大佬真金白银的支持下,Tims一度被人认为有望取代瑞幸。
然而在对手强大夹击下,Tims只能乖乖举双手投降,不仅知名度,还是扩张速度,Tims与星巴克、瑞幸,都是差距巨大。
星巴克已经开了6000家,瑞幸有7000多家,Tims只有区区400多家。与其呼应的是,星巴克中国2021财年营收高达257亿元,而Tims中国的营收只有6.43亿元。
这个在加拿大吊打同行的咖啡老字号,为何到了中国以后这么憋屈?
Tims在加拿大,是个妥妥的开店狂魔。
Tims的开店风格,创始人罗恩·乔伊斯曾用一句话形容,“如果你正在横越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你离每家Tims咖啡的距离永远不会超出30分钟的车程”。
从购物中心、高速公路出入口、加油站,到学校、医院、机场,哪里人多,就在哪里开店,怒刷存在感。
到2013年,在加拿大开出4500家
店铺数量,是星巴克的4倍,市占率,超过星巴克的9倍以上,Tims是妥妥的国民品牌。
能成为加拿大的国民之光,光靠开店是不够的,还要归结Tims坚定的走接地气路线。
当同行还在绞尽脑汁在逼格上“卷”,Tims就是一朵奇葩,一上来直接推出8元一杯的咖啡,价格是同行的一半。
更能体现他接地气的,是Tims极为注重当地人的用户体验。
加拿大气候寒冷,人们更爱热食,Tims抓住了这一点,推出了现点现做的暖热餐食,如热汤、三明治、Timbits(一口的甜甜圈),价格也都不贵,只要17块,而且奶糖都是免费定制。
Tims还想了一招,给自己的双奶双糖咖啡起了个洗脑的名字,“Double Double”,这个单词甚至一度火到被牛津词典收录。
有了加拿大的成功在先,Tims的胆子越来越大,直接盯上了中国,喊出“中国将是第二大市场”的口号。
Tims之所以那么自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资本的撑腰。
进入中国1年多,Tims就获得了上亿融资,投资方不乏名声显赫的大佬,尤其是腾讯。
对于这支潜力股,腾讯不仅出钱还出力。
集合旗下资源如Tims小程序、腾讯音乐、电竞等平台,给Tims做足了排面,种种福利,连瑞幸们都眼馋。
Tims更是抱上中石化、麦德龙的大腿,联手中石化开咖啡便利店,向易捷的2亿会员提供服务,又在麦德龙超市中开设店型较小的Tims Go捷枫店,要建立一个“盈利的连锁网络”。
Tims也没忘了电商,早就做好外卖准备,与美团打得火热,要跟瑞幸掰腕子。
Buff堆满,Tims想要在中国爆火,似乎只欠东风。
两年后,集结万千期待于一身的Tims,在中国的成绩怎么样呢?
答案是很差。
规模比不上星巴克、瑞幸,星巴克已有6000家店,瑞幸有7000多家,而Tims只有400家。
利润与对手也不是一个水平。连疯狂烧钱扩张的瑞幸,都在今年二季度实现盈利,而Tims至今还在亏损,且越亏越狠。
Tims在上海的首家门店
很多外国品牌,来中国通常会犯两个毛病:
第一是“双标”。比如哈根达斯在美国,一个单球只需要7元,然而到了中国就成了35元,被不少中国网友抵制。
二是太傲慢,来到中国20多年的Costa,一直强调英伦血统、完美配比,产品线不会迎合中国人口味,不像星巴克擅长本土化,因此妥妥被同行吊打。
反观Tims来中国后,一直在小心翼翼避坑,充分吸取同行教训,为什么还是火不起来?
1、找不到存在感,老字号变成“小透明”
Tims没少强调本土化,在产品、环境打造和门店布局上都做了调整,“打造属于中国市场的独特品牌形象”。
不过,Tims所谓的“入乡随俗”,更深层来看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为了在口感上更加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Tims想出减糖策略,“针对中国消费者特别研发”。
然而事实证明,中国消费者对这种口感的咖啡并不买账,有人评价,“Double Double”或许是为了掩盖平淡口感,如果不放糖,Tims的咖啡太淡了,完全喝不出味道。Tims咖啡甚至被很多咖啡爱好者评为“最难喝的咖啡”。
Tims来中国后,也没有1:1复制加拿大的咖啡,而是琢磨本土化新品,用Tims咖啡中国首席执行官卢永臣的话说,“与水果结合、与燕麦奶结合、与各种各样饮料结合。”
但Tims后面推出的生椰、水果咖啡等尝试,也不新鲜。
更早之前,瑞幸的生椰拿铁就已经屡屡售罄,开辟了“生椰+咖啡”新喝法,星巴克也做过燕麦、水果咖啡,2019年,星巴克就在全国门店和「专星送」外卖平台上线多款创意果味冰饮。
在新品上,无论口感还是推出时间,跟其他对手比,Tims都占据下风。
这不是一个先驱者引领行业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企业被迫跟随趋势展开自救。
门店环境最能直观体现企业文化,在装修风格上,Tims也放弃了自己的特色。
星巴克在中国的装修风格是明亮,走现代简洁风,让当时的国人眼前一亮。然而过了20年,Tims还是毫无创意地来这套,而不是加拿大的温馨小屋风。
Tims杭州旗舰店
虽然不会出错,但风格千篇一律,很难让消费者记住。
2、搞不定性价比,被中国品牌吊打
Tims在中国走“平民星巴克”路线,最便宜的冷萃咖啡卖16元,不到星巴克的一半。
Tims咖啡中国区CMO(首席营销官)何滨说,“我们希望将咖啡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需求,让消费者可以随时来,一天喝两杯也不会有经济负担。”
然而有瑞幸在先,以疯狂的亲民性价比争夺市场时,咖啡的“昂贵”标签早已被撕掉。
尽管Tims价格不算高,但用户已经习惯了10元大杯的价格,对20元左右的Tims,并不会觉得价格有多便宜。
更不用说,Tims在中国的价格也不算真的“变态”。
同样一杯咖啡,Tims在加拿大卖7元,到了中国就高了10元,招股书显示,超过2/3的饮品价格在27元以上,而对手蜜雪冰城的美式咖啡只有4元。
论亲民性,Tims还远没做到极致,同时品牌影响力,也远远不如瑞幸、星巴克。
一个人花了20多块,明明能买瑞幸,却买了一个没那么知名的品牌,还是会觉得不值。
形象亲民、性价比高、门店广,Tims在加拿大的众多优势,在中国都不复存在。
种种因素,让加拿大国宝Tims在中国,黯然失色。
Tims原本的雄心是,未来4年,还要在中国开拓2750店。
然而两年不到10%残酷现实,让Tims逐渐低下了头。Tims为何开不动店?原因只有一个:Tims的盈利能力没那么强。
翻翻Tims的招股书,2019年到2021年,Tims在中国的净亏损在不断扩大,从8700万元飞涨到3.8亿。
来源:Tims招股书
Tims之所以没对手能赚钱,刀哥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价值锚模糊。
价值锚,是人们在消费时,决定“为什么”付费的关键。
提起知名,人们会想到星巴克,提起逼格,人们会想到蓝瓶,提起便利,人们会想到瑞幸。
同样,人们也会为了这些“价值锚”买单。
咖啡鼻祖星巴克,把第三空间服务做到极致。
星巴克最早提出“第三空间”概念,此后的几十年,始终围绕这个点大做文章,重视环境营造,员工会亲切问候,会在杯子上画下亲切的笑脸,靠浓厚的人文情怀,成功打动中国人。
搅局者瑞幸,则是把效率做到极致。
在星巴克“第三空间”讲不动时,瑞幸靠着差异化的外带店模式,与极度变态的配送效率,直接逆袭星巴克。
但Tims,更像个业余玩家,在哪方面都没有做到“变态”。
产品上,虽然Tims主打高品质,目标用户是新中产人群,但咖啡并没有同行无法取代的亮点,咖啡豆来自常见的咖啡产地,“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口感被不少博主评为“中规中矩”。
有人说,“Tims咖啡在加拿大火,靠的就是便宜大碗,如果没有便宜,也就没那么好喝了”。
Tims的暖食,也远不如奈雪的茶“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口号知名。小红书上,“奈雪的茶欧包“话题有2000万的浏览量,而“Tims贝果”只有650万。
再来看服务,Tims不仅没有极致,甚至还低过同行,大众点评上,Tims中国咖啡的个别门店服务评分在4分及以下,作为对比,MANNER、M Stand等都在4分以上。
什么都不突出的Tims,最终还是卖起情怀,在招股书中说要打造“第二个家”的感觉,“开放包容、慷慨好客、人情博爱”,跟星巴克20年前的“第三空间”异曲同工,对消费者来说,也没新意。
这一套,像极了一个刚会玩手机的老大爷,还在编辑十年前的流行语“神马”,太模糊,也太老套。
来中国折腾两年多,Tims最能拿得出手的形象,还是“北美传奇”。
过去,星巴克来到中国,通过疯狂开店、讲第三空间故事、高价洗脑教育市场,星巴克的招数屡试不爽。
如今,外国品牌面对的中国市场截然不同,想搞定中国人,过去那老一套显然行不通了。
内卷的竞争下,品牌想生存,就必须要有独特价值。
Tims在加拿大火了58年,与贾斯丁比伯、大鹅羽绒服并称为“加拿大三宝”,但在中国,北美传奇还较为陌生,Tims至今没有中文名。
刀哥建议,Tims不应该只是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要好好想想,凭什么搞定中国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江源
喝咖啡原本是异国他乡的一种日常饮品生活习惯,最为常见的就是速溶咖啡,其价格比较亲民也较为大众口味,早上咖啡搭配面包,一整天都会精神抖擞。早些年咖啡文化刚进入中国市场后,因为新颖,确实让喝咖啡成了一段时间的潮流。而在中国人眼里还是比较钟爱饮茶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自五月传出消息以来,美国时间8月28日,雀巢和星巴克正式宣布完成交易,雀巢以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永久性授权雀巢在全球范围内星巴克咖啡店之外销售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根据官方网站消息,该协议涵盖了星巴克的包
一说到星巴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吧,毕竟它在全世界都非常的有名。星巴克是美国的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也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旗下零售的产品就有三十多款呢,而且都是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还有很多新鲜美
每经编辑:黄胜据北京日报,近日,北京街头出现不下车沿街取咖啡服务。用户点单后途经店铺时不用下车,摇下车窗就可以从路边等待的店员手中取走咖啡。据了解,这是高德和星巴克联合推出的咖啡沿街取服务,用户在导航规划的同时可以在地图上选择最顺路的店铺下
8月8日,雀巢宣布与星巴克结成的全球咖啡联盟正式发力中国市场,面向中国消费者推出全新“星巴克家享咖啡(Starbucks At Home)”系列产品,以及为店外饮用场景提供的 “星巴克咖啡服务(We Proudly Serve Starbu
文章来自站内生活家 10110hhh之前看了一下zdm以及一些公众号里关于信用卡喝星巴克的各种攻略,发现如果要天天喝星巴克的话,全套操作大概需要办理十几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有一些卡还是比较高端的。个人感觉天天喝星巴克的情况得看人,但为了星巴
昨天,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则消息刷屏?星巴克致癌?就是你知道的那个星巴克就是你知道的那个癌症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缘起于3月30日,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的一则报道——美联社报道称,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咖啡类在全中国目前的营业中门店数为136609(约13.7万)家,2022~2023年2月新开店数56417(约5.6万)家,关店门店数41322(约4.1万)家。净增15096(约1.5万)家,在口罩期间咖啡依然保持增长
过去1年,咖啡热度一直在持续,咖啡品牌涌现了数百起融资事件。那么咖啡头部品牌发展如何?咖啡品类发展概况怎么样?本期窄门餐眼将从多个数据角度解析22年上半年各大咖啡品牌情况。老规矩篇幅有限,餐眼君仅选取了代表性的品牌和数据,更多品牌数据详情大
咖啡市场正在掀起新一轮争夺战。10月14日,雀巢星巴克全球咖啡联盟宣布,推出了首款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产品——星巴克随星杯超精品速溶咖啡。作为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的两大代表,雀巢和星巴克自成立了全球咖啡联盟以来,推出了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
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以下简称“上海烘焙工坊”)相伴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整整五年,并以极富想象力的创新,为所有咖啡爱好者和伙伴打造了一座沉浸式的“咖啡奇幻乐园”。5年来,每一个走进“咖啡奇幻乐园”的人,都被这里的新奇吸引、被咖啡创意点亮。它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弗老大前言春日回暖,气温回升,上周最高温度已经接近30℃。在暖意洋洋的午间,很容易犯困,致使事倍功半、昏昏欲睡。楼主前两天就因为在办公椅上打瞌睡,最后错过了公司的午间会议。所以,中
没长咖啡脑袋的壹读君 | 酸菜鱼你平时购买一杯现磨咖啡,大概要多少钱?德勤2021年的《中国现磨咖啡白皮书》报告显示,目前市面上的现磨咖啡,以中杯拿铁为例,单杯价格几乎聚集在20-40元的价格带之间。最广为熟知的星巴克、Costa、太平洋
4月26日,第八届重庆国际咖啡节在渝拉开帷幕,星巴克惊艳亮相重庆。在这咖啡盛典活动中,萌萌的星巴克移动咖啡车首次开进重庆,用灵活有趣的方式进一步丰富星巴克与顾客的联结;星巴克“咖啡公使”亮相咖啡节,将对咖啡的满腔热忱之爱,通过高质量的咖啡传
有时候买东西仿佛是在玩找茬游戏啊!土豆 和 呀!土豆哪个才是正品妙脆角和妙脆卷竟是在考验我双眼1.0的视力当李魁遇到李鬼公益诉讼能否支持惩罚性赔偿?案情简介2018年2月,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称,市场有假冒“星巴克”品牌咖啡。经查,双